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有了《電子簽名法》,在法律條款上保障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后來電子商務部、工信部、公安部、密碼局又出了一系列的電子文件、電子合同以及電子簽名的相關法律司法解釋,都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總的來說,采用可靠電子簽名的電子合同是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的,具有和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隨著移動支付的發(fā)展,許多交易磋商乃至合同訂立活動都在微信上完成。通過手機微信隨時隨地完成合同簽訂、訂單確認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操作,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節(jié)約資源。
根據我國《電子簽名法》的規(guī)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那怎樣的電子簽名才是“可靠的電子簽名”呢?除了微信、小程序,放心簽還提供SaaS版提供合同管理系統(tǒng),支持上傳合同、配置合同內容、印章管理、在線合同管理等功能。企業(yè)在系統(tǒng)中發(fā)起合同,發(fā)送給指定用戶,該用戶在微信小程序中即可完成簽署,輕松提升簽約體驗。
通過API接口,放心簽能快速接入到用戶的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中,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合同服務。以放心簽合作客戶貴州省勞動用工大數據平臺為例,在引入放心簽電子合同后,勞動用工大數據平臺可在公眾號中批量發(fā)起合同簽署,員工進入公眾號后,通過人臉識別等實名制手段進行驗證后,找到待簽署合同進行簽署,簽署后的合同自動保存。
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fā)現、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fā)現。通過實名認證,用工平臺可以確定簽訂勞動合同者為其本人而非他人冒用身份,正確鑒別臨時工真實身份,提高用工規(guī)范性。通過高安全加密傳輸、可靠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等技術的運用,簽署雙方對電子勞動合同的任何修改均能得到完整真實的記錄,即使發(fā)生勞資糾紛,通過舉證也可還原事實真相,以維護合法利益。
上述四點可以歸納為:一份可靠的電子合同必須包含真實身份、真實意愿、簽名未改、原文未改這四個要素。那么放心簽電子合同是如何滿足這四大要素的呢?僅使用微信聊天、微信支付進行的商業(yè)活動往往存在證據瑕疵,比如交易雙方身份不明確、標的物不明確、款項性質和用途不明確等。此外,聊天記錄刪除、手機丟失更可能導致證據滅失。當糾紛發(fā)生時,用戶維護自身權利較為困難。
真實身份:放心簽的用戶必須經過實名認證以確保身份的真實性,通過與公安部人口信息數據庫/國家工商總局企業(yè)數據庫進行信息核對,確保用戶的姓名、身份證、工商執(zhí)照等相關信息的準確無誤。通過實名認證后的用戶,即可在放心簽電子合同平臺發(fā)起簽約或者對他人向其發(fā)起的合同進行簽署。同時,用戶實名后看呀更大程度地保障糾紛發(fā)生后一系列取證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
真實意愿:采用短信驗證碼、簽約密碼、人臉識別技術、銀行卡信息比對等方式確認合同發(fā)送方真實的簽署意愿,從而確認真實的簽約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用戶通過微信進行合同簽署就需要借助第三方電子合同簽署平臺來確認收付款雙方的真實身份、給付目的和金額,使簽約雙方的合法權益得到相應的保護。
簽名未改及原文未改:通過運用數字簽名技術、時間戳以及云存儲技術,確保合同不可篡改或者篡改能被發(fā)現,也可以通過平臺上合同驗真的方式查詢合同是否被篡改。放心簽以權威CA(證書頒發(fā)機構)簽發(fā)的數字證書為基礎,結合區(qū)塊鏈等技術,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是用戶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證明。放心簽采用實名認證、電子簽名、區(qū)塊鏈存證、時間戳等技術研發(fā)而成,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公正、安全、可信、合規(guī)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在線簽約服務。目前,放心簽已為人力資源、物流、金融、教育、智慧旅游、政府單位、交易平臺、智慧醫(yī)療等眾多行業(yè)領域提供服務。隨著電子合同市場的逐漸擴大,放心簽攜手更多行業(yè)客戶讓線上簽約更方便、更安全。 |